因為在英國待了一陣子, 認識一些英國醫師朋友, 對於英國的醫師訓練制度有些了解, 特別寫出來給大家參考

<整體概念>

醫學系讀5年, 畢業後, 進入臨床第一年, 稱為 Foundation year 1, 簡稱F1, 第二年則為F2.

這兩年就相當於台灣醫學系第六年及第七年, 是不分科的

直到Foundation year 結束後(這時等於台灣醫學系畢業), 才會申請專科, 並進入兩年的Core Medical Training, 之後會再接4~6年的專科訓練。兩年的Core Medical Training就像大內科或大外科訓練, 完成之後, 才正式進入次專科訓練。換句話說, 在英國醫學系畢業後8~9年都是訓練階段。

(http://www.mrcpuk.org)/

在英國, 醫學院一畢業就可以拿到provisional license,  不需要額外考試。 若想走內科, 需完成MRCP (Membership of the Royal Colleges of Physicians) 考試

MRCP分為三部分, part 1, part 2 and PACES, 時程和其對應Foundation year/core medical training 的時間如上圖所示

Part 1 : 2份100題的多重選擇題(MCQs), 內容為廣泛性的臨床問題

Part 2 : 考過part 1 才能考part 2, 這是兩天的考試, 三份90題多重選擇題, 比較專科化, 考實際的臨床案例

PACES(Practical Assessment of Clinical Examination Skills) : 類似OSCE, 或USMLE step 2 CS. 共有5站, 耗時125分鐘

這些考試通常不太難考, 只是沒有認真準備的話, 也需要考很多次才過關

考過上述考試, 只是拿到內科訓練資格, 還要再通過專科訓練, 和專科考試(ST exit exam, specialty CCT exam), 才能拿到專科醫師(Consultant) 資格。英國和美國對專科醫師的稱呼不同, 在英國, 都稱專科醫師為consultant, 沒有人用Attending physician。在美國則兩個字會混用。但是從沒聽過以VS(Visiting Staff) 稱呼專科醫師。VS 應指開業醫師到醫院使用設備並教導後進。直到拿到consultant 資格, 才能獨當一面。

接下來細講專科醫師訓練(https://www.healthcareers.nhs.uk/explore-roles/med..., 大家也可以自行查詢有興趣的專科)

  1. GP (general practitioner) :最短的專科, 也就是家醫科, 在F2 之後, 不需要進入Core training. GP 三年訓練之後, 就可以獨當一面, 大約70%的人都走這條路。缺點就是, 薪水最少, 什麼疾病都不太專精, 所以需要常常會診其他專科醫師。NHS (national health service) 的網站說, 有意延長GP訓練為4年。
  2. 內科各次專科: 兩年Core medical training 後, 需4~6年專科訓練,最後兩年, 會有寫論文的訓練、國際醫療的機會
  3. Neurology: 在台灣從醫學系畢業後, 需4年時間。在英國, 兩年Core medical training 後, 需4~6 年專科訓練。

錄取專科名額後, 如果申請的時候拿到 national training number, 會拿到長期合約。其他一年一簽的junior/senior clinical fellow, locum trainee (LAT) 則會有被不續約的問題, 需每年接受考核 (external interviewer), 再決定下年度是否繼續提供職缺。如果原醫院不願意續聘, 則下年度你變成流浪醫師, 自己再去找別的醫院,若是下一家醫院很遠, 則需要每年搬家, 或影響家庭生活。聽英國同學說, 有的考核不甚公平, 評出來的分數, 跟想像中有出入, 或是有些女主治醫師, 給男住院醫師比較高分, 這也許是個案, 但是不可不慎。自英國醫學系畢業後, 是個不斷申請面試的過程, F1/2 時要申請、Core training 要申請、專科醫師又要申請,每申請一次, 有可能會換醫院, 十分得累呀!

總結來說, 英國醫師訓練制度, 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””,不是我們一般走美國系統的國家能夠理解的。但是我的英國同學們都甘之如飴, 我觀察到, 可能是因為訓練的步調很緩慢, 每天看的病人數有限額, 每天朝九晚五, 像公務員一樣定時上下班, 有專責值班人員, 所以白班之後不需留下來值班, 整體而言, 壓力不大, 步調緩慢, 除了薪水比較少, 畢業後花個8~9年訓練, 也不覺得特別辛苦。

住院醫師的薪水, 大約£30,000, 並不算太好, 因為納稅就要先扣掉40%, 一個月約75000台幣, 以英國的消費水準, 是台灣的2~3倍, 民生最重要的”吃”又爆貴, 不能常常上館子吃飯, 生活基本上要很節儉才行

專科醫師平均薪水£40,000~50,000, 大約台幣10,000~12,5000, 通常到了專科醫師, 也都需要養小孩, 這樣的薪水, 只能說很吃力。在台灣, 我常看到醫師的另一半不需要工作, 但是在英國, 基本上我朋友的另一半, 都還是需要維持工作, 才能養得起家。

英國十分流行Locum(臨時代理),市面上有仲介特別會媒合有時間的醫師和有需求的醫院,例如假日值班或急診室的人力需求,有些朋友在讀研究所期間, 都會靠Locum 賺一些外快, 以負擔研究所學費和生活費。這類的薪水就相當不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兔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